查看完整版本: 奈良時期的漢字討論
頁: [1]

kedotm 發表於 2020-9-22 10:55 AM

奈良時期的漢字討論

有關此段時期的漢字,如書的內容、人物名字,若以華人的漢字系統來看,是不會明白其內容的:
首先需要先了解,日文第一次出現漢字時,他們的漢字由來。先說日文的文字是從中原的草書發展而來的,如日文的い(音:i),是漢字的以,ま(音:ma)是末等等

然後以此基礎才去理解,就會較易明白以下討論。我再以奈良時代的《古事記》(日本的第一本書及日文文字始祖)作例子,書中內容都是以漢字來寫的,人物名字都是,但若以我們漢字的系統去看,就會看不懂。因為這時期的書、人物名,雖是漢字,但其實其內容意思要用日文來讀,如於《古事記》中代表人類始祖的伊邪那歧及伊邪那美,若以中文漢字系統去看,根本不會明白什麼意思,邪?日本人的始祖是邪?這就會令我們感到混亂,其實,伊邪是日文いざ,於中文來說,是伴侶求愛時,表示來吧來吧的「約炮」意思,亦都符合兩位身為人類始祖身份的意思。

又,當時很多女性人物都是以比賣為結尾,如以須佐之男命的正妻:櫛名田比賣為例,櫛即是梳子,不過這不是是次討論重點,重點為「比賣」一字,以中文來看,比賣是意義不明的詞語,但以日文來看,就是ひめ(音:hime),姫,公主的意思。當然,除此之外,有很多女性人物都是以比賣為結尾,是需要以日文發音來理解其意思的。

從這些例子可見,若以我們的漢字系統來理解這段時間的日本漢字,基本上是讀不通的,是反而要以日文來讀,才能理解更多的。...<div class='locked'><em>瀏覽完整內容,請先 <a href='member.php?mod=register'>註冊</a> 或 <a href='javascript:;' onclick="lsSubmit()">登入會員</a></em></div><div></div>

31kin 發表於 2020-9-22 11:32 AM

日文固然受中文影響,現代日文受外國語言影響也不少。
反過來看,現代的中文也有受日文影響的地方。

tangoxtc 發表於 2020-9-22 08:26 PM

本帖最後由 tangoxtc 於 2020-9-24 04:13 PM 編輯

讀日文漢字本來就需要用日語去理解
畢竟那是日文不是中文
就像讀英文總不能用拉丁語去了解是相同的道理(英文採用拉丁字母)
至於日文假名
日文假名一開始的發明本來就不是為了獨創文字
而是一種解讀日語跟漢字之間的媒介

日本以前的官方文字借用中原文字
本土的文字雜亂繁多沒系統沒整合
就會造成通行文字與語言的匹配度很差
這樣不管是推廣政令或是教育都要相當費功夫
所以自然需要一個中轉媒介
假名就是這樣產生的
因此假名的原始性質跟現在中文圈內使用的注音、羅馬拼音是類似的
然而漢字的使用對於日語也有好處
因為常可見到一個漢字就足以代表日語中的多個音節
若都用假名來寫就會造成文字過於冗長
所以相互融合後經過時間的演變就成為現在日文漢字的用法

但這畢竟是兩個不同文化產物的結合
因此會有下面的問題
日語中專有的名詞找不到對應的漢字
中原專有的名詞找不到對應的日語

文字與語言本來就很容易在地化發展出自己的東西
更何況是借用不屬於自己的東西
在地化最顯著的就是名字、特殊稱謂
名字就不用說
轉譯名字本來就會繞口或是產生奇怪的文字敘述
但是這算是好認的
比較容易混淆的就是特殊稱謂
就像是樓主文中提到的ひめ
現代的漢字翻譯常翻成公主
不過公主這個詞是來自中原地區
所以跟日語中的ひめ還是有差異的
英文中的Princess也是類似
中原地區的公主之名只有皇家的直系女子才能擁有
旁系的要稱為郡主之類的
但是日語中的ひめ跟英文中的Princess卻不是
宮卿領主之女都可用這個名稱稱呼
西洋甚至還擴展到女性授勳的爵位之上
就連中原這裡在清朝時也有滿人自己的稱謂「格格」
所以古時候的日本漢字沒用公主這個漢字而採用比賣也是可以理解的
因為公主是一個不完全對等的翻譯因此改用音譯是正常的
...<div class='locked'><em>瀏覽完整內容,請先 <a href='member.php?mod=register'>註冊</a> 或 <a href='javascript:;' onclick="lsSubmit()">登入會員</a></em></div>

FertileCrescent 發表於 2020-10-7 05:28 PM

日本一些地名好像還是天皇下令取叫好的漢字依照日語發音或原來名稱命名的

tangoxtc 發表於 2020-10-7 07:48 PM

本帖最後由 tangoxtc 於 2020-10-7 08:02 PM 編輯

FertileCrescent 發表於 2020-10-7 05:28 PM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日本一些地名好像還是天皇下令取叫好的漢字依照日語發音或原來名稱命名的 ...
日文漢字有分為音讀跟訓讀兩種念法
音讀就是按照中原的發音念
訓讀則是按照日本語來念

使用訓讀的漢字可以完全轉換成假名來書寫
因為意思是相通的只是文章上可能會造成篇幅拉長
使用音讀的漢字就必需配合許多文法
因為音讀的內容往往跟字面的意思不同
就像日本暴走族常在衣服後面寫的漢字「夜露思苦」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這些漢字每個文字的音讀在日語中跟字面實際意思沒有連接
但是故意組合起來念就會變成常見的日語「よろしく(請多指教)」
不過還是有些自古以來就完全轉借中原詞句的漢字就沒分所謂的音讀跟訓讀亦可說音讀訓讀完全一致
這類詞句通常是古日語中完全不存在的詞句只好完全借用中原詞彙造成的

另外音讀的發音可能跟現代中文有差
這跟音讀定調的時間點有差異造成的
古中原地區也都到處是方言而日本主要接觸的是沿海地區
所以目前日文漢字的音讀發音上可分
古音:中原先秦時代的發音
吳音:中原兩漢~南北朝的發音
漢音:隋唐時期日本進行大化革新時引入的發音
唐音、宋音:宋元時期引入的發音
另外還有中原發音引入日本後因為雙方語言的基礎發音有異
造成漢字音讀隨時間累積而轉變的情況
(這在中文上也有,某些文字念錯念久了或是部分破音字使用混淆就變成正式發音)
這類就稱為慣用音
...<div class='locked'><em>瀏覽完整內容,請先 <a href='member.php?mod=register'>註冊</a> 或 <a href='javascript:;' onclick="lsSubmit()">登入會員</a></em></div><br><br><br><br><br><div></div>
頁: [1]